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分布
C.药物的代谢
D.药物的排泄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分布
C.药物的代谢
D.药物的排泄
第2题
A.两药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机制相似
B.评价药物疗效优劣的主要参考数据是循证医学证据而非药代动力学参数
C.特罗凯更高的血药浓度不等于更好的临床疗效(尚无临床研究数据)
D.全部都是
第3题
A.药学研究和评价(理化特性、生物活性、质量等)
B.非临床研究和评价(体外、体内动物药代/药效、毒理、免疫原性等)
C.1期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3期临床试验证明疗效和安全性
D.以上均是
第4题
A.0.7-1.3h;7.9-9.4h
B.0.7-1.3h;17.9-19.4h
C.1.7-2.3h;7.9-9.4h
D.1.7-2.3h;17.9-19.4h
第5题
A.欧盟要求口服新药设计在临床试验时须尽可能早一些进行食物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研究。假如药物潜在地能与葡萄柚汁、橙汁发生相互作用,那么还要求追加进行药物与食物成分的体外和体内研究。
B.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在新药临床试验阶段对所有口服新化合物进行食物对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研究。
C.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时所进试验餐应是高脂、高热量的配方,以便使得食物对胃肠道生理状态的影响达到最大,使进食对所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达到最大。
D.我国《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进食对口服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要求受试者例数要求每组18~24例。
第6题
A.与参比药物具有相同的药物活性成份、剂型、规格、给药途径、说明书、质量、适应证等特性,并且与参比药物生物等效
B.已经过全面的药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其安全有效性并首次被批准上市的药品
C.为了改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或实现临床优效性,在原研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制剂
D.以上都不是
第7题
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不包括哪项
A.血药浓度的测定
B.数据的处理
C.结果的解释
D.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E.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8题
A.II期临床
B.Ⅲ期临床
C.IV期临床
D.I期临床
E.临床前药理学研究
第9题
A.若内源性化合物由机体产生,建议给药前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多点测定基线值,从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中减去相应的基线值
B.若内源性化合物来源于食物,建议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该化合物自饮食摄入
C.受试者应在试验前即进入研究中心,统一标准化饮食
D.内源性化合物基线扣除无需考虑生理节律特点
第10题
A.一期临床试验
B.临床试验
C.药代动力学试验
D.临床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