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具有典型肝肠循环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化合物是()。
A.麦芽糖
B.黄芩苷
C.马中铃酸
D.苦参碱
E.麝香酮

A.麦芽糖
B.黄芩苷
C.马中铃酸
D.苦参碱
E.麝香酮
第3题
有关环丙孕酮体内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缓慢
B.口服给药,血药浓度3~4小时达峰值
C.主要代谢物为15β-羟基环丙孕酮,有雄激素活性
D.在肝中代谢,35%的原型药及代谢物经肾排出,其余部分随粪排出
E.t1/2约为38小时
第4题
第6题
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可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
B.血药浓度达峰时可反映药物吸收的速率
C.峰浓度可反映吸收的速率和程度
D.同一药物的两种制剂只要AUC没有显著性差异,即说明两者是生物等效的
第7题
有关伐地那非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代谢产物不具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作用
B.禁食状态下120分钟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
C.主要通过肝酶系CYP3A4代谢,小部分经CYP3A5和CYP2C9同工酶代谢
D.肌注给药较口服给药吸收快
E.主要通过肝酶系CYP3A5和CYP2C9同工酶代谢
第8题
A.拉莫三嗪在肠道内吸收迅速、完全,没有明显的首过代谢
B.拉莫三嗪口服给药后1.5h达到血浆峰浓度
C.拉莫三嗪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D.拉莫三嗪体内稳态时最高血药浓度个体间几乎无差异
第9题
A.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摄入食物的影响
B.给药后6~12小时血药浓度达至高峰,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4~80%
C.本品终末消除半衰期约为35~50小时,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8天后血药浓度达至稳态
D.本品通过肝脏广泛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物,以10%的原药和60%的代谢物由尿液排出
第10题
(1)关于苯妥英钠药效学、药动学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不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无需监测其血药浓度
B、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消除可能会明显减慢,会引起血药浓度明显增加
C、苯妥英钠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大,使用时较为安全
D、制定苯妥英钠给药方案时,只需要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间隔
E、可以根据小剂量时的动力学参数预测高剂量的血药浓度
102.关于静脉注射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B、低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互平行
C、高浓度下,表现为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剂量增加,半衰期不变
D、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E、高浓度下,表现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3)关于苯妥英钠在较大浓度范围的消除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与参数Km和Vm有关
B、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Vm有关
C、用米氏方程表示,消除快慢只与参数Km有关
D、用零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0上
E、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消除快慢体现在消除速率常数k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