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第2题
A.古人把地方官办的学宫说为庠序,后泛指学校
B.孝悌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孔子认为这是做学问的基础
C.王道与霸道相对,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D.古代表示君王的谦称的词有寡人孤陛下等
第3题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第4题
A.“陛下”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就成了与帝王或太子面对面应对时对他们的敬称。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宾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第6题
A.仪表控制点用符号表示,并从其安装位置引出
B.仪表控制符号包括图形符号和仪表位号
C.仪表位号由中文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D.图形符号可以表示仪表不同的安装位置
第7题
A.并非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B.阴阳表示两个相互依存的空间世界
C.阴阳表示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的运动
D.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
第9题
A.“纳米材料”中的纳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
B.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方面的性质
C.用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的材料就叫纳米材料
D.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银粉会在空气里自燃
第10题
A.阴阳的本意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阴阳观念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概括
C.阴阳观念代表着中国古人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对世界认识的基本框架
D.阴阳可以作为万物的基础来表达
第11题
A.用显微镜法测定时,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
B.沉降法适用于100μm以下粒子的测定
C.筛分法常用于45μm以上粒子的测定
D.中国药典中的九号筛的孔径大于一号筛的孔径
E.工业筛用每一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